談到溫室氣體排放,許多人第一個想到是能源與交通運輸工具,因此當談到降低碳排放,最直接的聯想,就是再生能源發電與搭乘大眾運輸;如英國流行樂團酷玩,為了達到「碳中和」目標,日前更宣布新專輯不搭飛機、停止全球巡演。然而,除了搭公車、捷運,一般人要減少碳排放,還有另一種更簡單的選項,就是「吃素」。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IPCC)研究,牛肉的碳排放量高居各農產品之冠,因此,對抗全球暖化,民眾也可以從「吃」開始做起。自11月中起,全家便利商店正式引進美國素肉大廠「Beyond Meat未來漢堡排」進行銷售。
施羅德資產管理公司14日在英國倫敦舉行全球投資論壇,施羅德全球證券研究分析師Isabella Hervey-Bathurst,從ESG永續投資角度,分析全球產業面臨全球氣候暖化所受到的可能衝擊。她指出,與最息息相關的飲食與紡織時尚部門為例,農業部門占全球整體溫室氣體排放比重10%左右,其中,畜產業的碳排放就占了整體農業部門的5成。

百億人口大關將至 飲食習慣將成「永續」一大關鍵
Isabella表示,由於全球人口持續成長,本世紀中預估將達到100億人大關,人口的增長將帶動熱量的需求,如果人類的飲食習慣,沒有因應氣候變遷進行調適,全球未來40年的食物生產量,將超過過去8000年的產量,牛肉的需求量將比目前再成長95%,全球在農業與土地的使用,都將面臨空前的挑戰。
Isabella指出,肉類與乳製品等畜產品,占農業部門整體溫室氣體排放比重高達5成,其中,牛肉生產的碳排放量,更高居所有食品之冠,生產1卡熱量的牛肉,必須要餵食100卡熱量的飼料。因此為了達到永續目標,人類的飲食習慣必須改變,碳排放量較低的植物,將是人類減碳的必要選項。

在節能減碳的驅使下,「素肉」在歐美國家已經逐漸抬頭,今年5月人造肉製造商「超越肉品Beyond Meat」正式在美股掛牌,該公司股票掛牌前,已吸引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知名影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香港首富李嘉誠等大咖投資人,股票掛牌2周旋即暴漲94%,跌破眾人眼鏡。
而Beyond Meat並不是唯一一家投入素肉生產的新創公司,另一家素肉公司「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今年9月也與漢堡王合作,在加拿大門市試賣素肉漢堡。

Isabella表示,目前全球的替代性肉品(Alternative Meat)生產技術,雖然還需要10年才會成熟,但是「不可能食品」等公司所宣揚「減少中間商」、「降低食物里程」的主張,已經逐漸獲得消費者認同。儘管目前人造肉的市場規模只有140億美元,但是市場預估10年後可達1400億美元。
(延伸閱讀:高報酬的年代結束了!未來10年投資環境詭譎多變,「你的退休金有著落嗎?」) (相關報導: 你投資的真的是未來嗎?看不見歐美國家「車尾燈」 台灣ESG永續投資概念嚴重落後 | 更多文章 )
氣候變遷成顯學 促永續纖維研發成全球趨勢
至於在紡織產業領域,Isabella表示,全球機構投資人過去在ESG永續投資方面,主要關注紡織業的勞動條件,例如童工、最低工資等議題,不過,隨著氣候變遷議題成為顯學,紡織業碳排放與節水要求,也逐漸被重視。根據統計,1噸的布料大約需要排放7噸的二氧化碳,其中,耐隆等人造纖維碳排放較高,棉花等天然纖維的碳排放雖然較低,但棉花生產過程,則有耗水量偏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