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災7年後,日本政府決定增加核電占比,讓不少人以為日本已度過核災恐懼。日本環保團體地球之友(FoE Japan)理事滿田夏花,日前接受《風傳媒》專訪,直言日本核電相關利益集團是為自身利益,預計大規模重啟核電,並營造社會需要核電、核電已安全等形象;但在此同時民調數據卻持續有6成民眾表態反核,顯示核災帶給日本社會的衝擊並未消逝。
福島核災距今已8年,一般人關注能源議題時,多未再提及當時因核災衍生的避難及輻射污染疑慮。環團面對去年以核養綠公投挫敗、擁核者鼓吹增加使用核電,決定於本周末發起反核遊行,希望社會重新關注核電風險與危害。

事實上,8年前核災,至今仍留下不少日本人需與之共存的現實。目前全日本還有4.1萬名福島人在家園外避難,因核電廠爆炸而遭輻射污染的逾百萬噸污水,以及2200萬立方公尺污土,也還沒清除完畢。日本民間智庫「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估,要完整處理福島核災事故最高恐需花費81兆日元,相當於22兆新台幣。
儘管核災後果未解,去年日本政府仍通過「能源基本計畫」,預計2030年要大幅減少天然氣和燃煤發電占比,提升核電占比至20%以上。然而,日本在福島核災後,目前僅9座核電廠重啟運轉,占整體發電量不到5%。日本綠色和平即指出,若日本政府真的要達成核電占比2成的目標,全日本終將需要重啟30座反應爐,但目前申請重啟的26座核電廠中,有6至14座反應爐恐無法再運轉。
追求穩定電力、居民就業 地方政府重啟核電
為什麼核災代價未償、日本政府仍急欲重啟核電廠?來自經濟面的推力,不外乎是社會需要更穩定、廉價的電力,支撐因復興而增加的生產和消費行為。東京電力公司副會長廣瀨直己在來台演講時也指出,日本在核災後關閉核電廠、以天然氣及燃煤取代,導致能源自給率在OECD國家中排名倒數第2,因此需增加核電使用。
滿田夏花則認為,對電力公司而言,無法重啟的核電廠形同損失,唯有重啟發電才能攤提建設成本,經營者因此透過產、官、學和媒體,傳遞需要核電的訊息。此外,部分地方政府考量為民眾帶來工作機會,因此同意重啟核電。

核災後核電變安全?「非由第3方調查」
經歷核災,日本核電廠真的變得更安全了嗎?滿田夏花直言,電力公司在災後為重啟電廠,向管制機構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所提出申請,但相關安全性報告都是經營者自己準備,而非由第3方單位進行調查。此外,核災後管制內容雖然有增加,但標準「嚴格來說並非相當嚴格,」如今26座核電廠無法重啟,純粹只是因審查耗時、或補強建設未完成所致。
「所謂核電會因經歷核災而越來越安全這種事,絕對是錯的,」滿田夏花說,日本政府所謂加嚴安全標準,只是要求業者在現有的建設基礎上再加強、並非全數拆除重建,而如此「追加」的工程必然有極限,無法真正安全。她指出,若類似論點成立,則經歷車諾比核災後和三哩島事件,不該再發生福島核災。

為了舖核電重啟之路,日本核電相關組織透過各種管道發送核電安全、輻射無虞等訊息。滿田夏花舉例,某個組織為了宣傳輻射安全,將教材寄至全國各級學校、每個學生都可獲得一本,內容不外乎是將輻射風險與抽菸、蔬菜攝取不足等行為類比,顯見核電相關組織的資源雄厚。
核災發生前,日本社會對核電的支持度相當高。根據日本朝日新聞的定期民調,2009年79%民眾支持增加核電機組、維持現狀,僅16%贊成減少核電。核災後,2015年3月民調情勢大逆轉,擁核比例只剩21%、反核則達77%。
而如今核災過去8年,讓滿田訝異的是,儘管日本社會充斥類似核電安全、輻射沒有危險的宣傳,媒體民調仍顯示持續有六成民意反對重啟核電,原因不外乎擔心核電廠無法應付頻繁地震、恐導致再次發生核災,「這代表福島核災帶給日本人的衝擊記憶,沒有因時間而消失。」
停核電碳排放卻下降 「綠能、節電奏效」
面對日本政府和電力公司稱核電成本低、能減碳,滿田夏花則反駁,指日本在福島核災後全面停用核電,碳排放量卻因此下降,顯示轉而使用綠能及節電也可以減碳。 (相關報導: 福島核災真的無人死亡嗎?日本環團揭露災民與死一樣難承受的人生 | 更多文章 )
她強調,使用核電所產生的高階核廢料至今無法處理,核災所帶來的影響至今也未處理完畢,日本政府卻又要繼續使用核電,「這在倫理道德上,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