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疑忌加深,蔡英文角色舉足輕重:《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選摘(5)

在中美猜忌加深的情形下,蔡英文的角色變得愈來愈舉足輕重。她對中國網民的「陰謀」表示警惕,並指出「他們試圖以假新聞削弱我們(台灣)的團結。」蔡英文提及中國轟炸機飛越台灣玉山的照片和台灣的食品安全(蔡英文把它與國家安全相連結);政府在網頁上擘劃「闢謠」專區,並承諾解決假新聞的問題。圖為總統蔡英文視察台南空軍基地。(資料照,顏麟宇攝)

那是歷史性的一天。有人甚至說,「歷史性」不足以形容這天如何令人震撼。2016年11月8日,美國民眾選出唐諾﹒川普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川普以不小的差距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川普的勝選翻轉了美國內政和外交政策,並警示中美和台美關係可能大幅改變──或許會永久性地調整。觀察家幾乎異口同聲地指出,川普是華盛頓-北京-台北三邊關係不穩定的因素。許多人聲稱,川普瞬間為美中台三邊關係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我們也可以委婉地說,川普與民主黨和自由派媒體處於對立的兩極,互相以激進的言詞攻擊對方;後者公開表現出對川普的不屑與厭惡,川普及其支持者則以極度不誠實和立場偏頗來形容他的反對者。

這是後來廣為人知(或聲名狼藉)的「台美熱線」的背景。2016年12月2日,台灣總統蔡英文致電給新任美國總統川普。如同許多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她向川普的勝選表達恭賀之意。蔡英文也表示,她希望台美之間能繼續維持密切關係。雙方通話約10分鐘。

2人的談話輕鬆,內容未涉及任何重要或緊急的事情。或許除了台灣內部,我們可預期該事件會在幾天內落幕,不會掀起任何波瀾。

然而,這通電話瞬間引起各方關注。美國媒體批評川普破壞規矩,並指控他將開啟與中國的戰爭。從後續發展來看,看似短期詆毀川普的「報導熱潮」(feeding frenzy)持續了好一陣子。媒體首先指控川普不善思考,隨後又認定問題不在於此,於是轉而批評川普嚴重的外交失誤。從來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會與台灣領導人直接對談;過去40多年美國恪守一中原則,僅與北京保持官方往來。如此的默契是中美關係得以運作並維持和平的基礎,也是雙邊關係的全部。現在該怎麼辦?

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薛曼正式提出彈劾書,對彈劾川普開出第1槍(AP)
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一事,引來美國媒體批評川普破壞規矩,並指控他將開啟與中國的戰爭。(AP)

川普企圖壓制中國,台灣成為籌碼?

在「事件」(有些媒體以此稱呼川普和蔡英文的熱線)發生以前,習近平致電川普並恭賀他贏得總統大選。據說其他中國官員曾討論中國有意對外大肆採購的計畫。他們向川普再次提起採購計畫,此舉可望改善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並為美國的勞工帶來工作機會。

習近平稱蔡英文的賀電是「台灣的小動作」,並認為此舉不會影響中美關係──一切都在掌控中。中國或許會懲罰台灣;自2016年1月蔡英文和民進黨從台灣總統大選脫穎而出後,中國即對台灣展開一連串的懲戒措施。

但川普表示,他不會受中國「宰制」。川普再次把美國的貿易赤字歸咎於中國「糟糕的」貿易政策。他反問:「為何他國能要求我不接聽來電?」 接著,川普投下一顆名符其實的臭氣彈(stink bomb)。他在12月11日的美國《福斯新聞》專訪中指出,除非美國能在貿易等各方面與中國進行交易,否則他不知道美國為何需受限於一中政策。 

簡言之,川普正在操弄聯結政治(linkage politics),他試著壓制中國。這使得中共高層再也無法從容以對。與中共關係密切的《環球時報》指出,川普「在外交上如小孩般天真,一中政策不能買賣。」 (相關報導: 跟川普唱反調!美國國務卿提勒森對北韓喊話:我們不是你們的敵人 更多文章

在美國,媒體引述美國學者的說法,宣稱中國可能「允許與美國的關係惡化,以展現在台灣問題上的決心。」此一說法暗示中美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爆發一場新危機。 情況進而急轉直下──《環球時報》宣稱,若川普「摧毀」一中政策,北京「將以武力犯台取代和平統一,作為解決台灣問題的優先選項。」還有,中國將援助美國的敵人,包括提供武器給華盛頓的對手,而川普的動作也會危害中國在北韓核武問題上提供給美國的協助。向來乏味無趣的中國外交部則強調,他們「嚴正關切」美國的作為。最後,一位外交部發言人也應聲附和,台灣當局會後悔成為美國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