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給予激勵、當好人搏交情...都是無效管理!用這5招成為有領導力的主管

上司能夠和部下保持距離,組織就能有所發展,部下最終也能有所成長。(圖/Shutterstock)

編按:想成為一位好主管,卻不知道該如何管理下屬嗎?當好人與下屬搏感情、過度給予激勵、強加給部下自己的經驗,可能都在扼殺團隊成長,這些行為是許多剛成為主管或中階主管時常有的狀況!如果想變成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先用這5個問題做檢視,幫助自己快速上軌。

提問一:你想當個「好人」嗎?

過去的你和職場的同輩或後輩,應該都有不錯的感情。但當成為主管,有了部下之後,企圖打好關係的「感情」卻會形成阻礙。

首先那些原本跟你感情不錯的人,會開始跟你保持距離。人世間有個守舊的觀念,「友善的人就是好人」,人若是友善,表面上的恐懼就會相對減少,讓人感到舒服。可是,友善同時也很難讓人感受到成長所需要的恐懼,因為緊張感就會消失,就會逐漸形成敷衍了事的關係。

另外,主管必須保持「公平性」。除了主管平等對待部下之外,讓部下認為「公司是平等的」也非常重要的。人是愛比較的生物,「只有那個人受到特別待遇」、「同期的同事當中,只有那傢伙有特殊待遇」,部下會對這一類的偏坦特別敏感。正因為如此,上司和部下之間才必須保持適當距離,只要上司能夠主動保持距離,組織就能有所發展,部下最終也能有所成長。

提問二:你能忍受「等待」嗎?

優秀的員工有時無法理解,為什麼其他員工做不出績效。其實在做出績效之前,會有所謂的「時差」(Time Lag)。只要主管出手相助,部下就有減少失敗的機會,但在那個同時也會被剝奪掉學習的機會,所以主管不能太過焦急。

主管應要把重點放在一季或一年的目標達成上面,越是居於高位,越是應該具備長遠的眼光。「在等待結果出爐的期間,不會讓部下認為公司或團隊太過輕鬆嗎?」應該也有主管會擔心吧?就算如此,還是只能「等待」。

剛畢業進入公司,看到其他部門的人似乎都工作得十分愉快,這時也許有人會質疑,「為什麼自己的部門會如此沉悶呢?」可是,主管還是應該忍耐。管理是必須每天持續的長期抗戰,越是失敗的主管,就越是無法等待,總是在意部下的動機,情不自禁地給予激勵。然而提高士氣,促使人採取行動的做法,就像是「麻藥」,就算一開始非常有效,最後仍會逐漸喪失效果,以至於就必須要用更加強烈的刺激。

經常看到有些公司為了提振員工的士氣,而舉辦類似「避暑」那樣的聚餐活動。但幾次下來就成了例行公事,變成一種毫無意義的形式,即便再不願意,仍必須出席參加,結果反而本末倒置。所以請抱持著長遠的眼光,並且耐心等待部下們的成長。

提問三:你是否和部下「競爭」?

主管聽取部下們的現場意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最了解現場的人是部下。這時,如果主管脫口說出,「以前我是這樣」、「我自己的做法是這樣」,就會扼殺掉團隊的成長。 「因為自己比部下更了解現場,所以部下會願意聽我的」,主管往往會有這樣的錯覺。主管應該做的是,聆聽部下們提供的資訊,然後根據那些資訊做出判斷。 (相關報導: 升上主管「月薪只有32K」超崩潰!過來人揭3行業低薪真相:副理也才4萬多 更多文章

主管不可以把過去的做法強加給部下,和部下競爭。主管肩負團隊責任,所以只需要聆聽決策相關的必要資訊就夠了。因此,上司不需要比部下更了解現場,主管「應基於上司的責任,立足於下達指令的立場」,過與不及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