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業: 被中國彎道超車,前景幾何

高昂成本、需求下跌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德國汽車行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尤其是在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德國汽車前景堪憂。(圖片來源:德國之聲)

高昂成本、需求下跌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德國汽車行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尤其是在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德國汽車前景堪憂。

訂單不足,購買力下降。德國經濟籠罩在一片危機氛圍之中。此外汽車製造商還面臨一個結構性問題:向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的轉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持續帶來高成本;而這些成本又必須由本該逐漸被淘汰的內燃機車輛業務來填補。

 

上半年表現還不錯--福斯(Volkswagen)、賓士(Mercedes-Benz)和寶馬(BMW)的銷量及利潤均有所增長。但全年的預測卻仍然令許多投資者和股東感到失望。通貨膨脹和不斷上升的利率,對市場產生了抑制作用,對新車的需求也在減少。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üller)警告說:「盡管我們看到產量增加,但這不是可以放鬆的跡象。」銷售額仍然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低五分之一。

特別是在純電動汽車方面,德國的訂單量在下降。目前,德國在這一領域的需求量僅為去年同期的60%左右。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汽車市場,則在新能源車輛領域不斷擴大領先優勢。如今,全球每兩輛電動汽車中就有一輛行駛在中國。目前,中國汽車製造商只將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視作本土市場真正的競爭對手。中國購車者,尤其是高收入人群,近年來越來越傾向於購買國產品牌。行業領頭羊是比亞迪(BYD),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CPCA)的最新數據,上半年比亞迪的純電動汽車銷量比特斯拉高出29%。

「市場正在發生一場顛覆」,福斯中國董事會成員布蘭德斯塔特(Ralf Brandstätter)表示。數十年來的行業領軍品牌福斯汽車在第一季度被比亞迪(BYD)趕超並取代,失去了第一的位置--比亞迪在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幾乎是大眾的20倍。為了扭轉這一趨勢,大眾現在試圖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Xpeng)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後者的專業領域涵蓋電動汽車、軟體和自動駕駛等。為此,大眾汽車向這家新創公司投資7億美元,計劃首先推出兩款福斯品牌的電動汽車,並於2026年投放中國市場。

德國品牌是身份的象徵

需要擔心的,不僅是大眾汽車集團及其高端品牌保時捷和奧迪,賓士和寶馬也面臨激烈的賽道競爭。專門研究汽車問題的諮詢公司貝裡爾斯(Berylls)在其最新研究中指出,在豪華車市場上,「中國正在實現更迭」。在與德國傳統豪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中,中國企業「正以超車道領先」。

貝裡爾斯(Berylls)諮詢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威利·王(Willy Wang)解釋說:「對於德國製造商來說,這樣的結果是令人擔憂的。」因為其中國競爭對手在客戶認知度方面明顯領先。隨著傳統汽車市場向電動汽車方向的轉變,整體情況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過去,德國豪車被認為是中國新興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的身份象徵,而本土品牌被認為技術落後,且質量也不盡如人意。 (相關報導: 美制裁中國晶片韓國受損?韓議員表態引爭議 更多文章

數位功能是王牌

研究稱,目前,中國生產的汽車,主要憑借其複雜的輔助駕駛功能和娛樂資訊系統等數位化特性占據優勢--如果考慮到中國城市的交通狀況,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在經典豪華車的舒適性和質量等傳統優勢上,中國車在客戶認知中與老牌製造商幾乎不相上下,甚至還稍稍優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