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討論已久的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簡稱TISA)終於有望在明年問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透露,在不必要求免稅,以及由財政部提案幫金管會落實國家政策等新做法之下,TISA這個講了好多年但推不動的老議題,將會有自己的特色,沒動到賦稅的敏感神經,就可以有它的吸引力。
「我們快要達成一些共識了」,彭金隆說,過去做法是金管會提個案給財政部問這樣可不可以,「我們外行提的東西常常沒有從整個租稅的角度來考量,只從我產業的角度,這個成功率常常比較低。」如今,TISA成為台灣拚當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一環,希望全民參與,「變成國家政策以後,由財政部來提案幫助我們,那個就不一樣。」
日本推NISA,望翻轉國民對資產管理的態度
由財政部提案,非指由財政部發想新的投資或儲蓄的租稅減免措施,而是在TISA的新內涵:初期雖無新增租稅優惠,但有各種手續費及政策優惠的彙整,在此新構想之下,由財政部彙整各種既有金融商品的租稅優惠,讓民眾更願意透過TISA規劃自己的財務需求。
「大部分人只知道一年有27萬元的利息所得免稅,但是你不知道其實很多時候你買一些特定的標的有10%分離課稅,很多人也不知道,買ETF──比如高股息ETF,那裡面的利息其實有抵稅權,這時候財政部就以它的專業提供給我們,讓(TISA)這個專戶更具吸引力,這就是部會之間合作非常重要的點。」彭金隆說。

TISA的概念參考NISA(Nippo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日本個人儲蓄帳戶),彭金隆說,日本擁有很大的財富,又是高齡化社會,財富集中在中高齡者手上,資產運用非常保守,即便日本的利率低到接近零,民眾還是只想守住老本不願積極投資,影響整個經濟的活力。
日本政府於是以英國的個人儲蓄帳戶(ISA)為藍本,2014年推出NISA,鼓勵國民從年輕時就投入資本市場。日本人透過NISA投資,「你在股票上賺到的錢跟股利,它是不課稅。」今年開始,NISA的免稅期間拉長至無限期,免稅的總投資額度也擴大到1800萬日圓。
彭金隆說:「他們推了新NISA以後,哇,日本人開戶數啊、交易量啊,就變得非常高,所以日本推動資產管理中心時,某種程度就是希望翻轉日本國民對資產管理的態度。」
TISA「不見人下樓」,關鍵在財政部的堅持
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日本推動NISA的誘因是稅,減免了資本利得稅,台灣的誘因呢?彭金隆說,爭取租稅減免在台灣比較困難,「因為我們有很多不同的群體,專門針對某個群體做稅的減免,會有社會公平的問題。」 (相關報導: 新壽關鍵報告曝光:接軌後清償能力連8年不及格 「天大喜事」捲土重來 | 更多文章 )
誠如彭金隆所言,投信投顧公會2018年就開始爭取台版NISA,也就是TISA,只要民眾投資符合條件的金融商品持續5年,每人每年可有2.4萬元的投資列舉扣除限額,時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曾表態支持,但歷經顧立雄及在位最久的黃天牧,TISA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關鍵就在財政部對財政紀律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