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李忠謙專欄:當拜登宣稱「美軍不會出兵協防烏克蘭」,台灣為何該關心歐洲的難兄難弟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當十多萬解放軍在台灣對岸以演習名義大肆集結,各種飛彈、軍機與兩棲登陸艦艇等武器準備就緒,後勤醫療補給等能量更是全都到位,隨時可以發動攻勢、甚至渡海兩棲登陸。面對各方的質疑與擔憂,習近平卻推說「我們完全沒有侵略意圖」、「只是在自己的國土上演習」;拜登則說「中國敢打就要面對嚴厲的經濟制裁」、但卻又強調「美軍不會干預」。試問,台灣與國際社會該如何應對?

還好上述場景並未發生在兩岸之間(「有多接近」則是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但這卻是烏克蘭正在面對的真實困境。俄軍已在兩國邊境集結至少12萬人,且美國與烏克蘭均研判普京可能揮師越界,除了讓他早就看不順眼的烏克蘭親西方政權垮台,更迫使歐美勢力全面退出「俄羅斯與西方的緩衝區」。更多人擔心,烏克蘭將像2014年的克里米亞一樣,終將遭到俄國徹底吞併。拜登雖然為此奔走串連、警告普京不可妄動,卻又強調「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美軍不會干預」。

烏克蘭與台灣相距8千公里,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烏克蘭人,可能是忙著為台灣培養韻律體操選手的瑞莎(Larisa Bakurova),要再讓大多數台灣人說出第二個烏克蘭人名,恐怕並非易事。對於這樣一個陌生而遙遠的國度,他們即便面臨危急存亡之秋,又與台灣何干?

面對俄羅斯吞併野心的烏克蘭軍。(美聯社)
面對俄羅斯吞併野心的烏克蘭軍。(美聯社)

一、習近平與普京的擴張野心,讓東亞與東歐成為兵凶戰危之地

中共第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除了是北約東擴的最後防線,俄羅斯也將烏克蘭視為「等待被解放的、與俄國同文同種的兄弟之國」。尤其俄國文豪果戈理與布爾加科夫都來自烏克蘭,烏克蘭更是蘇聯最重要的軍工業所在地。《紐時》莫斯科分社社長托洛雅諾夫斯基(Anton Troianovski)說,俄國人甚至認為「烏克蘭就是俄羅斯文明的搖籃,失去它就意味著失去了俄羅斯的重要成分」。

中國對台灣、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難以割捨,讓《經濟學人》認證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之地」;東部已有兩州宣告「獨立」(甚至一度組成「新俄羅斯邦聯」)、南部的克里米亞則以公投「脫烏入俄」的烏克蘭,國土更是早就殘缺不全,還要面臨俄國大軍不時在邊境集結的軍事恫嚇。許多專家將普京對烏克蘭的蠶食鯨吞之策(包括「灰色地帶衝突」、「小綠人」戰術與各種認知戰),視為習近平在南海擴權、甚至統一台灣最好的仿傚對象,屢屢提醒應早做提防。 (相關報導: 「美國不管事,世界更危險!」當拜登猶疑不決,《經濟學人》解析「美國應該為何而戰」 更多文章

烏東、俄烏衝突,12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通電話。(AP)
烏東、俄烏衝突,12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通電話。(AP)

更讓人擔心的是,如果習近平與俄羅斯同時動手,自詡「世界警察」與「自由世界維護者」的美國,是否有能力同時面對兩場大規模戰爭?美軍陸戰隊戰院2019年曾以「中俄同時攻擊台灣與烏克蘭」為想定進行兵推;曾在川普政府擔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科比(Elbridge Colby)更對《外交政策》坦承,「美國可能得同時面對兩條戰線,問題是我們沒有這樣的實力,這將給我們帶來極大麻煩」。遠在東歐的烏克蘭命運,與台灣的安危其實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