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聚焦於川普政府大打關稅戰、逼迫聯準會降息、通膨升溫、美元資產吸引力降低時,華府金融與政治核心卻正上演一場幕後交易。區塊鏈的穩定幣公司Tether、Circle正逐步成為美債市場的主力買家,甚至可能在2030年前取代日本與中國,成為美債最大穩定的買盤之一。
不過,穩定幣到底是美元的救星,還是下一場金融危機的引信?川普政府、美國國會選擇將這個原屬加密邊陲的工具推向政策核心,這不僅牽動美國未來金融穩定,更可能決定美國是否還能繼續當全球儲備貨幣的發行國。
Tether與Circle崛起:穩定幣成為美債市場的「新央行」?
根據花旗集團(Citigroup)最新報告,Tether(USDT)目前已持有約1130億美元美國國債,Circle(USDC)則握有約210億美元,合計約占美債市場規模2.5%。花旗預測,未來5年內,穩定幣發行商可能持有高達1.2兆美元的美債,整體穩定幣市值也將從目前2370億美元暴增至3.7兆美元。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警告,過去如中國、沙烏地阿拉伯等美債大買家正逐步退場,轉向非美元結算方案,這使美國面臨國債拍賣失敗的風險。而穩定幣所代表的是一種嶄新而迫切的解方。
穩定幣本質上是一種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資產,具備區塊鏈技術的高效性與美元穩定性。這類產品吸引了來自制度不穩國家的大量使用者,被視為一種跨境的「更好貨幣」。萊恩認為,推動發行在無需授權、公開鏈上的美元穩定幣,將延續冷戰時期「歐元美元」強化美元地位的歷史軌跡,同時立即提高對美債的需求、降低拍賣失敗的風險。
從法案到發幣:川普家族的「立法+財團」雙重路線
川普看得更透。儘管當年他一手掀起貿易戰導致市場劇烈波動,如今他卻將穩定幣視為實現「讓美國成為全球加密之都」的關鍵。根據Intercept報導,目前國會正推動兩項親產業法案——STABLE Act、GENIUS Act,主張將穩定幣排除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監管之外,交由州政府管理,並允許使用貨幣市場基金作為儲備,同時放寬對儲備資產的強化規定。
支持者認為,這是釐清監管模糊地帶、釋放金融創新潛力的重要突破。然而,美國金融改革組織的海斯(Mark Hays)警告,這樣的設計恐怕只是幫助特定產業「搶先佔據可獲利的優勢」,而立法背後所依賴的,是來自加密產業的龐大政治捐款。
最具爭議的還不只是法案內容,而是川普家族自己也下場發行穩定幣。Intercept報導指出,川普陣營正籌備推出以美國國債為儲備的新穩定幣,引發利益衝突疑慮。前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馬薩德(Timothy G. Massad)直言:「總統家族介入加密貨幣業務,完全不合適。」
這一舉動也讓民主黨內原本支持穩定幣立法的議員轉為反對,反映出這場「立法+家族企業」的雙重策略,正在引發政壇內部的倫理危機與政治反彈。 (相關報導: 專訪》關稅戰是加速改革催化劑 金融研訓院長示警:別只盯貿易數據,台灣應轉型為人才與服務輸出國 | 更多文章 )
美元的未來不是技術問題,是美國國會的抉擇
回顧穩定幣過去幾年的歷史,「穩定」二字其實名不副實。2022年TerraUSD暴跌至零、2023 年USDC因矽谷銀行倒閉短暫脫鉤,Tether也因資產審計不透明屢遭外界質疑。如今這些公司卻握有上千億美元美債,成為國債市場的關鍵買方,是否意味著美國政府正將自身財政安全綁上未經監管的加密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