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蛋價上漲、紙箱需求下降、舞池空空如也。現在則是低腰牛仔褲、快閃族——甚至是Lady Gaga在流行樂壇的回歸。
TikTok一代搜尋經濟困境跡象的範圍已經擴大到,嗯,幾乎所有事物。
對那些極度沉迷網路的人而言,「厄運來臨」的跡象已經擴展到了襯線字體、穿戴甲的流行、凌亂的髮髻、莉娜·杜漢姆(Lena Dunham)最近公開宣布離開紐約,以及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 Paltrow)決定重新開始吃奶酪。對於看似無傷大雅的社交媒體帖子,用「經濟衰退指標」一詞回應,這本身已成為一種迷因。
有時,這些帖子確實指向一些潛在的令人擔憂的跡象,例如DoorDash最近與Klarna建立了合作關係,允許用戶分期支付外賣餐費。更多時候,人們所謂的「衰退信號」,其實只是一些在金融危機前2000年代末流行、如今又捲土重來的潮流,比如快閃活動,或是凱莎(Kesha)那首TiK ToK這樣的歌曲。
美國人中,並非只有TikTok用戶通過非常規數據尋找線索,他們指出,政府發布的關於通膨和勞動力市場的報告往往滯後,而且難以全面反映經濟的真實情況。大大小小的投資者已經仔細分析了從信用卡拖欠到洛杉磯港的貨櫃等各種資訊。
眾所周知,前聯準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追蹤男士內褲銷量,因為經濟不景氣時內褲銷量會下降——畢竟,誰會知道呢?與此同時,「口紅效應」(The Lipstick Effect)認為,當家庭預算緊張時,女性會把錢花在小件奢侈品上,因此這類商品銷量的增加反倒成為經濟陷入困境的一個跡象。
網民眼中的另一個經濟遇困信號?曾經還買得起的奢侈品——比如1美元一塊的紐約披薩——正變得有點兒遙不可及。(Amy Lombard for WSJ)
流行文化並不理會這些指標,甚至對更傳統的衡量標準也不屑一顧。人們拋開華爾街偏愛的對薩姆規則(Sahm Rule)或美國國債收益率的關注,轉而創造他們自己的指標。Glamour雜誌本月對這些或荒誕或嚴肅的指標進行了解析。Vogue雜誌詳細介紹了一種更經濟實惠的髮色,即保留髮根長出的髮色,稱之為「經濟衰退金髮」(recession blonde)。The Nashville Tennessean則在流行歌曲中搜尋經濟方面的洞見。
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e)說:「人們需要一種敘事。他們需要一些他們能夠理解的東西。」克拉克經常在TikTok和其他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帖。他還說,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而且你想要了解經濟狀況,那麼「你是不會去看收益率曲線的」。
即使褲子款式或帕特洛的飲食調整的確恰好發生在下一次經濟下滑之前,相關性也並不等同於因果關係,正如經濟數據專家們經常抱怨的那樣。一位基金經理曾證明,從技術上來說,孟加拉國的奶黃油產量可以「解釋」標普500指數年回報率的很大一部分波動。
但迷因指標有時與可能有意義的趨勢相關聯,例如家庭支出的變化。一些觀察人士指出,酒吧和夜店變得冷清,證明有更多消費者在削減開支。一家護膚品公司賣起了雞蛋,這可能意味著生活必需品正變成奢侈品,而穿戴甲的流行則可能是因為顧客減少了美甲消費。
女性的裙擺長度長期以來被視為經濟晴雨表,一些專家認為,當經濟不景氣時,女性裙擺會變長。圖為本周在紐約,兩位女性身著及膝裙;這種長度的裙裝再次成為時尚潮流。(Amy Lombard for WSJ)
髮型同樣成為Z世代和經濟學家關注的信號。顏色較深的「經濟衰退金髮」和條紋高光這兩種不太用打理。(Amy Lombard for WSJ)
另一些人觀察到,脫衣舞俱樂部的小費減少(這曾是2022年一條瘋傳推文的話題)可能預示著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下降。但數據顯示夜生活並未放緩:根據IBISWorld在2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美國酒吧和夜店的收入在2023年至2024年間有所成長,並且預計今年將再次上升。
一些「衰退指標」與經濟行為的關聯可能不那麼直接。音樂愛好者認為,最近被歸類的「衰退流行音樂」(recession pop)流派以及Lady Gaga和凱莎等歌手的重新走紅可能預示著另一場危機的到來。這兩位歌手的歌曲在經濟大衰退時期曾風靡一時。
另一個例子是職業正裝再度流行。一種理論認為,當人們對自己工作的安全感下降,會覺得更需要展現職業形象。
這並非人們首次從時尚中尋找金融線索。非專業的經濟學家們早就引用過「裙擺指數」(Hemline Index),該指數可追溯至20世紀初,假設是當經濟惡化時,女性的裙擺會變長。
有研究對該理論提出了質疑。但這並未阻止數據分析師瑪德·拉普爾塔(Madé Lapuerta)追蹤這一趨勢。拉普爾塔說:「時尚與人們的感受密切相關。」她運營著Instagram賬戶DataButMakeItFashion。
「趨勢不一定是唯一指標或最重要的指標,但確實能告訴我們一些事情,」她說。
拉普爾塔在3月底發帖警告用戶,一些與經濟衰退相關的經典時尚趨勢(如商務休閒裝以及長裙)正在捲土重來。過去一周,超長裙的受歡迎程度幾乎增加了三倍,而職業風穿搭的流行度則激增39%。「這就是我的股市,」她寫道。
幾周後,真正的股市重挫。在美國總統川普(Trump)4月初宣布加徵關稅後,標普500指數在一周內下跌9%,不過市場最終有所回升。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是個巧合。拉普爾塔認為,這證明了經濟洞察可能隱藏在一些意想不到之處。「相關性仍然值得關注,」她說。
時尚、電影或音樂領域的文化變遷真的能預測經濟走向嗎?經濟學家說這不太可能。但有關衰退的言論往往會演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家庭或企業可能因擔憂經濟而縮減開支,最終引發他們所擔心的那種衰退。這也是華爾街對「the R word」(對經濟衰退的委婉說法)如此諱莫如深的一個原因。
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這些關於衰退指標的討論本身,或許才是最重要的經濟衰退指標。
「至少人們很焦慮,」曾撰文闡述經濟情緒如何影響時尚趨勢的趨勢預測人士肖恩·莫納漢(Sean Monahan)表示。「如果人們談論經濟,大多數時候都不是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