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示威浪潮持續,示威者從本周一(11日)開始持續發動罷工,同時以雜物築成路障堵塞各個主要幹道、破壞地鐵車站。地鐵只能提供有限服務。多家公車公司同時宣佈因為道路情況差劣,暫停大部份服務。在這種情況下,「返工」(上班)成為每一位香港市民必須面對的挑戰。
三天來,示威者不斷與嘗試拆除路障的警察發生衝突,警方在各衝突現場發射橡皮子彈、催淚彈等驅散示威者,示威者以磚頭和汽油彈還擊。單在周二(11月12日)的衝突中,就有142人被捕。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批評示威者的行動「極為自私」,認為他們想癱瘓香港,造成一個「香港停擺」的現象。她強調說,如果香港政府因為示威活動停止一些正常活動,就會跌入示威者的「圈套」。然而,香港政府周三仍然宣佈,當地所有中學和小學周四(11月14日)停課,而大學早前已經各自宣佈不同安排。
香港市民擁有車輛的比例並不高,大部份人都依靠當地的公共交通網絡上班或出行,因此示威者堵塞道路和交通系統的行為,對上班族來說是個大問題。許多人需要尋找替代交通工具,擁有車子的人也需要面對沒完沒了的堵車。
以下是四名BBC記者在道路上經歷的本周典型一天。

「我要上班呀!」
從荃灣到香港島,BBC中文記者雷展程上班的過程從一個簡單的地鐵旅程,變成一場結合鐵路和渡輪的旅程。
荃灣地鐵站,車箱內塞滿了等待列車駛離月台的乘客。其中有一位帶上手術口罩的女士站在列車門旁。每當門要關上時,她都會用腳擋著,不讓門關上。
列車閘門來來回回嘗試關閉了十數次,終於有人忍不住,叫那位女士停止阻擋閘門。「我要上班呀!」他說,並用手把女生從門拉走。車廂內立即傳來另一種聲音,一句在電視劇經常聽到的對白,「放開那個女的!」然後這兩位男士便吵起來,過了十分鐘才有職員把他們請到月台解決這一場衝突。

我沒有跟上,因為這一類的衝突在香港的鐵路最近十分常見。示威者希望透過不合作運動,令港鐵停駛,癱瘓交通,從而達到全民罷工的景象。
二十分鐘後,列車終於開了四個站。怎料列車車長突然宣佈列車停駛,所有乘客需要馬上離開車廂。與數百名乘客離開地鐵站,地面到處都是收費比平常貴兩倍的小型巴士。昨天10元一位,今天30元一位。在這個時候,大家還是搶著上車。
我最後找到了前往尖沙咀的列車,乘坐橫過維多利亞港的渡輪。從碼頭走到公司,又花了另外的30分鐘。平常一小時的路程,最後花上3小時,幸好我在出門前去了廁所。

對堵路意見兩極
從大埔到香港島,BBC中文記者華安擁有摩托車,但仍然受到很大影響。他住在位於香港東北的大埔郊區、距離位於香港島的辦公室約30公里。
今天封閉的東鐵線火車和吐露港公路,是我們村民前往市區的主要方法和幹道,因此齣行大受影響。
當我離開村口,平日車流不多的鄉間小道已經排滿長長車龍,我騎摩托車在車流中穿插,只見許多司機在漫長的等待中打開車窗抽煙。 (相關報導: 「向香港年輕人致最高敬意」 蔣萬安:政府必要時該提供港民人道救援 | 更多文章 )
我取道香港西邊的元朗區(平時我絶不會選這條線路),穿過深山的隧道前往市區,路途中是一段又一段的車龍。由於網上流傳,示威者在馬路放置鐵釘和其他雜物,以阻礙車輛行駛,不少司機都顯得比平常小心,即使在暢通的路段,亦未有行駛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