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捷運錢坑1》全台瘋捷運,斥資逾2兆為何蓋出一堆賠錢貨?

全台搶蓋捷運,但只有大台北地區運量可破百萬,就連台北後來規劃的北環、南環等新路線,也都只有中運量的人潮,遑論仍習慣騎機車、開車的中南部。圖為台北捷運環狀線。(顏麟宇攝)

2022九合一選戰逐漸升溫,各縣市長參選人提出的政見中,「捷運、輕軌」堪稱最熱門。《新新聞》調查發現,全台已通車的捷運建設已耗資高達1兆元,而近幾年正在興建、評估中的捷運高達20多條,預計再斥資1.1兆元,總長約有500多公里,相當於再蓋3倍長的台北捷運。然而,全台捷運虧損連連、運量低落的事實仍是現在進行式,捷運到底是城市建設良方,還是留給後代子孫的鉅額錢坑,背後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真相?

一大清早,大台北捷運路網多線齊發穿越雙北都會,將來自四面八方的民眾運送至上班、上學地點,到了午後黃昏,媽媽帶著小孩、退休年長者則出沒在捷運不同站點間,公園散步、購物採買等生活所需,全都在這條線上完成;而來到中台灣和南台灣,上下班尖峰時間一到,重要幹線上車水馬龍,但橫跨於都市中心的捷運、輕軌,人潮卻顯得稀稀落落。

近幾年捷運在台灣遍地開花,《新新聞》盤點西半部16個縣市,目前已有5都擁有捷運,若再加上前瞻計畫匡列與各地方規劃的軌道建設,2030年約有8座城市建設捷運,而已有捷運的新北、台中、高雄等則是力拼多線齊發,新路線、延伸線持續規劃中,預計再吃掉國庫近1.1兆元,數字相當驚人。

20220728-SMG0035-新新聞捷運錢坑-第一篇(換色)_第一篇-A全台捷運遍地開花
 

全台捷運支票滿天飛,一名資深政壇人士不諱言「現在各地喊蓋捷運、輕軌,對選票都只有加分,不會減分」。而對於特殊現象,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退休副教授黃台生分析,「這跟我們民主制度有關」,無論中央或地方,選舉時一定要給民眾希望,導致選舉時各地都高喊要捷運建設;而且各縣市覺得只要捷運蓋了,地方產業就會發展起來,「但從專業來看,其實沒那麼簡單,交通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各縣市爭搶蓋捷運,捷運建設的確為先進城市發展指標之一,特別是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為現今全球趨勢,一座城市若善加利用大眾捷運工具,不僅可以減緩全球暖化現象、提升空氣品質,更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率。只是《新新聞》記者前進現場、綜觀南北捷運現況卻發現,不少捷運搭乘人數低落、財務拉警報。面對愈來愈多條的捷運,我們下一步到底該怎麼做?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直擊全台捷運路線,有的人潮洶湧,有的門可羅雀

9月的北台灣,仍然籠罩在極端炎熱高溫之下。26年前的大台北上班族除了開車,往往得忍受日曬雨淋,騎機車、等公車通勤,但現在台北捷運路網成形後,只要一腳踏進捷運站,就可享受清涼冷氣、快速抵達目的地,而台北與周邊衛星城市的距離,也變得近在咫尺,短短30分鐘上下可出大台北至淡水河口或林口新市鎮。在北捷服務近20年的站長劉曉萍見證北捷從十字路網發展至今路線總長達152公里,她說:「捷運已成為很多台北人的重要交通工具,捷運好幾個站的地標,更是台北人約會的碰面地點。」 (相關報導: 捷運錢坑2》18條捷運等上線,誰會成為下一個「蚊子捷運」? 更多文章

而台北捷運也建立特殊文化禮節,進捷運不能飲食、搭電扶梯靠右讓左等,令國際旅客留下深刻印象。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黃令名分析,台灣交通狀況很特別的是,儘管車道、人行道上違規停車亂糟糟,但一走進北捷,就會變成一個乾淨、守秩序的運輸環境,「曾看到小朋友搭台鐵時問媽媽:我可以吃東西嗎?」可見北捷已成功建立起特殊文化,並產生外部效應,之後的高鐵、台鐵都有意仿照北捷的整潔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