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專訪】《低端中國》作者談「永遠富不起來的那群人」羅谷:疫情衝擊後,農民工抗議會更多

前《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北京社長羅谷(Dexter Roberts)。(陳艾伶攝)

中國經濟奇蹟背後的真相是,對中國農民工的無盡壓榨和剝削。這群佔中國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人們,非但沒有享受到經濟騰飛的福利,反倒在充滿歧視的戶口制度下,淪為中國的二等公民,面臨著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彭博商業周刊》北京分社前社長羅谷向《風傳媒》表示,過去3年來,疫情使上述問題嚴重惡化,農民工對當權者的憤怒與日俱增。未來由農民工發起的抗議恐怕只會越來越多,成為威脅中共政權的潛在危機。

羅谷(Dexter Roberts)是美國派駐中國的資深記者,從1995年起採訪報導中國長達23年,曾擔任《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北京分社社長,現為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倡議( Atlantic Council's Asia Security Initiative)的高級研究員,以及蒙大拿大學曼斯菲爾中心(Mansfield Center)研究員。

過去幾年,羅谷深入廣東、貴州、湖北、安徽、海南、陝西各省,透過與當地的底層農民工建立緊密關係,長期追蹤戶口制度和階級差距如何剝削農民工,進而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2020年,他把上述內容集結成冊,推出第一本著作《低端中國:黨、土地、農民工,與中國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中文版隔年在台灣上市。

羅谷日前透過視訊接受《風傳媒》的越洋採訪,分享新冠疫情如何加劇中國農民工的悲慘處境,以及這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將造成何種影響。這群因貧窮而離鄉背井找工作的農民工,人數約有3.5億,是中國最主要的勞動力,也是過去40年來中國經濟奇蹟的原動力,協助該國躍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美國駐中國資深記者羅谷著作《低端中國:黨、土地、農民工,與中國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陳艾伶攝)
美國駐中國資深記者羅谷著作《低端中國:黨、土地、農民工,與中國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陳艾伶攝)

疫情衝擊,農民工勞動環境惡化

羅谷表示,清零政策嚴重衝擊中國經濟,許多中小企業、店鋪、餐廳、工廠都應聲倒閉,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機會驟減,許多人因此被迫返回工作機會原本就不多的農村,導致農民工失業率大幅上升。

那些幸運保住工作的人,日子也沒有比較好過。羅谷說,中國疫情爆發期間,許多工廠為避免病毒蔓延影響生產線營運,採取「閉環」管理模式(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要求員工下班後留宿工廠,強行把其生活範圍限制在宿舍與廠房之間,以降低外出染疫的風險。

在此情況下,工人們生活品質極差,有人被強制規定不准外出,有人沒辦法取得健康的飲食,更有人因無法忍受惡劣的居住環境,選擇從宿舍跳窗脫逃。農民工的怨氣和委屈再也壓止不住,最終引發多起罷工抗議行動,去年11月份爆發的鄭州富士康暴動事件就是一例。

2022年11月,中國鄭州富士康工人與廠方、警察爆發衝突。(AP)
2022年11月,中國鄭州富士康工人與廠方、警察爆發衝突。(AP)

社會不平等加劇,農民工抗議會更多

中國是世上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隨著疫情拖垮經濟成長和人口老齡化,中國內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中國社會的民怨與各階級的摩擦逐漸擴大。羅谷認為,中國戶口制度如果遲遲未進行改革,讓農民工能自由選擇居住地,並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的醫療及教育資源,未來由農民工發起的抗議恐怕只會越來越多。 (相關報導: 國境內的異鄉人:《低端中國》選摘(1) 更多文章

除此之外,開支龐大的清零政策也讓中國地方政府面臨嚴重財政壓力,加上房地產市場低迷使它們失去可靠的收入來源,以至於當局不得不削減個人醫療健保,讓這群弱勢人口陷入更加辛苦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