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外逃的新時代!數千億美元如何流出中國?《經濟學人》揭資金轉移管道

2023年5月4日,中國北京一名戴著口罩的撐傘男子走過一處建築工地。(美聯社)

儘管中國去年底結束了新冠肺炎的清零政策,但近期經濟成長放緩,經濟成長前景似乎出現「結構性」疲軟,中國滬深300指數2023年迄今下跌13%,低於中國新冠疫情封鎖期間的水平。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中國資本外逃的新時代已經開始,外國投資者與中國富人正想盡辦法轉移資金。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困難情況正促使企業違約。中國經濟成長前景黯淡,加上必須處理反覆無常的獨裁領導階層、與大型貿易夥伴的不確定關係,導致中國金融環境悲慘,這也是造成大量資本外流的原因。曾對中國抱持無限熱情的外國投資者正爭先恐後地撤離中國,許多中國富人也是如此。

代表銀行及機構投資者的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表示,中國股票及債券已連續5季出現跨境資金外流,這是有史以來最長的記錄。今年第3季,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淨流量出現負值,這是自25年前開始收集數據以來頭一遭。某種程度上,這反映了中國國內製造商對海外業務的投資,這種做法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並有助於規避美國的關稅。中國的整體資金流出規模仍有爭議,但有些人認為,中國模糊的國際收支數據掩蓋高達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5.8兆元)的資金外流。

上一次大規模資本流出中國發生在2015年至2016年,當時由貨幣貶值引發,而貨幣貶值是因為股市崩盤。據估計,光是2015年就有多達1兆美元的資金逃離中國,當時許多國家熱情歡迎中國資本,但現在他們起了疑心,因此,無論是合法的中國資金或非法的中國資金都在尋找新的目的地。

北京的一處商業辦公區。(美聯社)
中國北京的一處商業辦公區。(美聯社)

規避中國的資本管制是焦躁投資者的首要任務,有些轉移很零碎,中國居民可以在香港購買貿易信用保險,儘管他們一次只能合法花費5000美元(約新台幣15萬7900元)。今年前9個月,香港針對中國遊客的保險銷售額達到470億港元(約新台幣1889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約30%。10月,中國禁止國內經紀商為當地居民的海外投資提供便利。對於企業主來說,透過誇大交易貨物的價值而對貿易貨運開立錯誤發票是將資金轉移出中國的一種方式。

《經濟學人》指出,儘管目前中國的資金外流情況尚未達到2015年至2016年恐慌期間的巨大規模,但可能會更持久。當時,中國政府推動的房地產業信貸擴張有助於重振經濟的「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而這一次中國政府希望讓該產業降溫。如果中國經濟沒有突然意外的復甦,尋求撤離中國的資本外流就不可能放緩,投資者與公司將繼續尋求各種各樣的外國資產,至少是他們仍然可以購買的資產。

許多地方不像上一個資本外逃時代一樣吸引中國人,美國數十個州立法機構已通過法案,禁止居住在海外的外國公民購買房地產。截至今年3月的過去1年裡,中國買家共花費136億美元購買美國房地產,不到2016年至2017年同期花費的一半。 (相關報導: 最新中國經濟走勢預測!世界銀行:明年GDP成長降至4.5%、後年降至4.3% 更多文章

香港街頭。(美聯社)
香港街頭。(美聯社)

加拿大是曾受歡迎的市場,但現在非居民被完全禁止購買房地產。歐洲以居留權換取投資的黃金簽證(golden visa)正失寵,愛爾蘭、荷蘭、葡萄牙的計畫正收緊或廢除。儘管香港仍然是中國資本進入世界其他地區的門戶,但自從中國對香港展開政治鎮壓以來,香港作為富裕家庭保護資產免受中國政府侵害的避難所吸引力已經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