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喝貴咖啡的美國人越來越少、在中國展店被同業超車:星巴克失去龍頭寶座?

2023年12月23日,北京一家購物中心的星巴克。(美聯社)

紅燒肉拿鐵,有人要嗎?

對於仍在為南瓜拿鐵興奮不已的美國人來說,星巴克最近在中國測試的飲品聽起來有些過分了。但是,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前,星巴克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把咖啡文化帶到了中國市場,而現在,星巴克需要在中國市場抓住任何機會。原因是:星巴克不能再指望在美國的核心顧客繼續購買,因此必須在中國佔據主導地位。不幸的是,這項任務看起來很艱鉅。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星巴克一直都是巨無霸,從1992年上市時的165家門市,一路擴張價值近1,500億美元的頂峰時期。但在其歷史上,星巴克曾兩次遭遇重大波折,帶動星巴克實現上述驚人成長的Howard Schultz兩次臨危受命,重返星巴克擔任執行長。但他不會再回來擔任第四任了。

Laxman Narasimhan獨自接任CEO不到一年,就經歷了噩夢般的一周。分析師對消費者的謹慎感到擔憂,但最要命的是該公司上周二披露的情況。新冠疫情曾讓顧客遠離星巴克門市,但這一次,星巴克北美銷量首次下降,而且幅度巨大。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Brian Harbour指出,這甚至比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還要糟糕。

如果不是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得更多,情況還不至於這麼糟糕。星巴克股價暴跌的幅度幾乎與2020年3月新冠疫情期間門市關閉時一樣嚴重。星巴克管理層對美國市場表現的欠缺做出了各種解釋,從不能很好地滿足需求,到老生常談的天氣原因等。截至上上周三收盤,該公司股價的同比表現落後於標普500指數56個百分點,令人沮喪。

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Narasimhan反覆提到了令人尷尬的轉型計劃:「兩箭三雕(Triple Shot Reinvention With Two Pumps)」。分析師還是下調了評級。

如果Schultz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出現動搖,即使美國消費者的謹慎情緒很快緩解,對投資者來說也無濟於事。他曾在2022年表示,中國是星巴克最重要的市場。星巴克制定了到2025年每九個小時在中國開設一家門市的計劃。這聽起來很瘋狂,但實際情況卻更加瘋狂。

據來自World Coffee Portal的資訊,在中國,品牌咖啡店的數量僅去年就成長58%,達到將近5萬家。這相當於每小時新開兩三家。從房地產、太陽能電池板到水泥,中國經濟多個領域存在產能過剩,這種開店速度理性嗎?Narasimhan上上周二向分析師重複了如下統計數字:中國每年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13杯,相比之下美國為380杯。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AI時代的新iPad:蘋果新鮮貨的選購指南 更多文章

話雖如此,但現在中國的咖啡店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中國的市場領頭羊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門市數量已經比星巴克多出一倍有餘。就在去年,瑞幸咖啡的新增門市數量超過了星巴克25年間在中國累積的門市數量,而後起之秀庫迪咖啡(Cotti Coffee)所宣稱的新開門市數量幾乎與之相當。同時外企也正分得更大一杯羹,雖說其中很多公司在自己的本土市場並非以咖啡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