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務決定之一。對很多人來說,買房可能是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學著用「財富邏輯」來思考:如何配置資金並且將這筆錢做最有效的運用?畢竟是一口氣要掏出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資金,怎樣使用跟如何選擇最划算的房貸條件?哪個區域或一種房型最適合自住或資產保值?由此可知,懂一點財富邏輯很有必要。財富邏輯不只是算帳,還能明我們學會以結果為導向,靈活運用手中的資金,避開風險,獲得最大化回報。
買房,一次付清VS.分期付款?
有網友曾私訊問我「買房時是一次付清房款比較好,還是分期付款比較優惠?」而我給出的建議是「從現金的『使用成本』來看哪個決定更合算」。如果你的家庭資金很寬裕,又不願意承受一定風險及額外費用,那就相對保守一些,可以考慮全額付款。
從總額來看,全款買房畢竟少了手續費、貸款利息等支出,肯定比分期付款省錢,而且房子出售時不必受銀行貸款的約束,更容易出手。再以分期付款為例,假如頭期款是30萬元,房屋貸款70萬元,每年支付利息約5.4%。這時候,你可以判斷一下,每年是否能用70萬元現金帶來高於5.4%的投資收益。如果能做到,分期付款來買房自是更划算;反觀若做不到,全款買房肯定會更好。
總之,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付款方式,既要看手上的資金多寡,也要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力。
分期貸款總額,佔家庭總收入的比例
有網友問我,每年的家庭收入有300萬元,前不久貸款買了一套房子自住,這樣做是否合適?對於收入結構各有不同的家庭來說,分期貸款金額佔家庭收入的比例,自然也不相同。工作穩定者,我建議每月分期貸款佔收入的35%,最多不要超過50%。也有網友問我,自己目前計算每月需繳還的房貸,折合下來約6萬元。她和先生兩人的收入每月總計約8萬元。貸款佔月收入將近75%,確實比較吃力。
房貸佔收入比重若過高,除了增加經濟壓力,還有可能帶來心理負擔,容易陷入不安全感。如果工作不穩定,甚至是個人獨立買房者,建議每月分期款佔收入的20%。如果出現意外情況導致無法按時還房貸,可以考慮將房子租出去,透過租金來疏散一部份的貸款壓力,爭取一些緩衝時間也好。
每月收入結餘,全部用來償還房貸?
風靡全球的財商讀本《小狗錢錢》(EinHundnamens Money)裡有一句經典金句「別把賺來的所有資金,全部拿來還房貸。」如果每個月的結餘全部用來償還房貸,其實有兩個壞處。
1.抗風險能力弱
家庭總結餘最好設定在,足以保障家庭一、兩年的生活花費,且這筆錢可以隨時調用,不會損失利息或收益。
2.資金利用的性價比低
假如每月有2萬元結餘,1萬元還貸款,5000元用來花銷,還有5000元可以做一些穩健投資。投資得當的話,有可能為自己帶來超出房貸利率的收益。等到手上存了一些資金,想要享受「無債一身輕」的狀態,或者之前買的房子所在的城市、地段不好希望置換時,可以考慮提前還貸款。
此外,之前的房屋貸款是否清償,可能會影響再次購房時的貸款成數。
還款,本金攤還VS.本息攤還?
1.「本金攤還」的方式及優、缺點
也可稱等額本金還款,做法是每月要償還固定的本金給銀行,利息部分則依本金餘額計算,但隨著所償還本金愈來愈多,應繳利息會逐月減少,所以總繳交給銀行的利息,通常會比較少。
還款方式:每月償還相同金額的本金,由於剩餘本金減少,每月的利息也逐月減少。本金攤還每月總還款額不一樣,逐月遞減。
優點:由於本金攤還還本金更多,相當於每個月都提前還款,減少了本金餘額,因此總利息會少一些。
2.「本息攤還」的方式及優、缺點
一般又稱等額本息還款,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房貸攤還方式,不僅讓借款人的還款壓力降低,而且對銀行有利,因為可以多賺借款人的利息,但總繳交給銀行的利息比較多。
其原理是把貸款的本利和(本金+利息)相加,然後平均分攤到還款期限中,在利率不變的條件下,每月還款金額固定,只是還款額中的本金與利息所佔比例不同。
還款方式:本息攤還每月總還款額一樣,所含利息逐月遞減、本金逐月增加。
優點:每月還款額固定,方便規劃資金。本息攤還前期還錢少,對剛開始工作的人來說,還款壓力小一些。
缺點:相比本金攤還,本息攤還佔用本金時間更長,最終要還的總利息較多。
如果你有足夠的月供能力;且償還貸款不致影響生活品質,自有資金並沒有其他合適的投資方式,希望少還一些銀行貸款利息,可以選擇本金攤還。如果你收入不高,但是又想買房自住,選擇本息攤還,貸款時間拉長到三十年是較佳選擇。對每個家庭來說,最重要的是結合未來收入的變化、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家庭現有資金的規劃等,選擇適合自己的還款方式。
飯店式住宅VS.店面,值得買嗎?
所謂「飯店式管理住宅」,一般說來與普通住宅並無多大差異,最大的差異在於「物業管理」上,也就是保全服務的品質提升,將飯店式的服務帶進社區裡,進而創造出飯店式管理住宅這個全新領域。
坊間目前常見的物業管理內容大致分為物業的管理、服務與經營。而當中最基本的是「物業管理」所提供的服務,例如社區保全、公共環境清潔、簽收信件、代收包裹,以及機電設備的修繕維護等。根據統計,全台灣集合式住宅中,至少有八成以上都備有基礎的物業管理,而基礎物管的費用較低,每戶每月所分擔的管理費也不高,每坪大多不到100元,超過百元以上者已屬高級住宅或豪宅等級了。
(相關報導:
你的薪水可以買多少錢的房子?理財專家給1公式,10秒算出能負擔的房屋總價
|
更多文章
)
而基本上,有能力買房者,一般首選都會是社區住宅大樓。飯店式住宅能不能買,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目前處於什麼樣的人生階段,以及購房用途。如果是單身,或是買來用於投資,那麼你要關注的是住宅所處地段是否優越?出租是否方便?真實回報率又是如何?
買店面肯定是投資取向。投資店面除非特別有把握,比如店面位於購物中心旁,設計合理,和周邊的居住人群互動和睦,以及品牌開發商有商業運營經驗等,否則千萬不要貿然入手。
如果你累積了一筆資金,找不到其他低風險且能產生現金流回報的投資產品,又對飯店式住宅或店面進行了長期研究,實在很想下手的話,那麼請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選擇飯店式住宅和店面時,不要只看報價,要將契稅、印花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交易手續費等加總,綜合計算每年的租金回報率。
第二,預估飯店式住宅和店面收益時,不能簡單地將月租金收入乘以12,最好將空置期的空置成本、仲介費等一併計算。通常對業主而言,上一家租客走了,完全無縫對接到下一家租客的機會並不大。
第三,最好多多實地考察、走訪,瞭解該區目前的月租金多寡?提前排除各種風險後,再綜合考慮飯店式住宅和店面是否值得投資,年化報酬率是否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
總之,「隨便買房」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培養財富邏輯,才能更好地經營房子,規劃人生。
作者簡介|陳念
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經理人,復旦大學哲學院馨然薈白金會員,國家高級理財師,暢銷女性理財課主理人,上海特色金融高中金融素養榮譽講師,上海財虹豹教育科技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