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崩跌、全球股市慘綠……經濟大衰退來臨?經濟學人:各國政府和央行必須未雨綢繆

2018-10-12 14:44
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三,日本股市開盤同樣下殺。(美聯社)

美股3大指數近來全面重挫,10日先寫下8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道瓊工業指數11日再跌545.91點,跌勢一時還看不到盡頭。亞股、歐股11日也應聲下挫,骨牌效應導致全球股市一片慘綠。恐慌的投資人不禁擔憂,難道經濟大衰退時代來臨了?

「毒性政治」、「央行受制」—金融體系大利空

美國商業經濟協會(NABE)發布的報告顯示,三分至二的經濟學家預測,美國2020年底前將開始出現經濟衰退。《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分析,製造國家仇恨、對立的「毒性政治」(toxic politics)和中央銀行受到政權牽制、無法自行調息,都可能導致下一次經濟大衰退來臨時,全球金融體系受到重創。

美股連日重挫,全球股市也陷入恐慌。(美聯社)
美股連日重挫,全球股市也陷入恐慌。(美聯社)

危機一:全球經濟成長動力不均,美國升息壓垮新興市場

2017年全球經濟一片欣欣向榮,全球貿易量成長4.7%,美國前景看好、經濟成長率2.3%;歐元區經濟擺脫谷底,逐步邁向復甦繁榮,享有10年來最強勁的經濟成長。然而2018年開始,全球經濟成長動力不均,嚴格來說只剩下美國挺住,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大幅降低企業稅、美股長紅,今年截至9月底,美股漲幅近10%,失業率創1969以來新低、第2季經濟成長率高達4.2%。

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今年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大型經濟體,將會面臨經濟成長放緩。眼看美國經濟表現強勁,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逐步升息,自2015年末以來已升息8次,但美國與全球央行的步伐脫節,德國GDP成長率減緩至2.3%,日本經濟正在萎縮,代表著歐洲央行(ECB)和日本央行無法跟進升息,此外受到川普貿易戰影響,中國本周放寬貨幣政策,讓人民幣緩慢走貶。

阿根廷披索連日重貶、政府則準備繼續撙節支出,但30日仍有民眾走上街頭,要求阿根廷投資教育,前總統裴隆與其妻子的旗幟也出現在布宜諾艾利斯的街頭。(美聯社)
阿根廷披索連日重貶、政府則準備繼續撙節支出,有民眾走上街頭,要求阿根廷投資教育,前總統裴隆與其妻子的旗幟也出現在布宜諾艾利斯的街頭。(美聯社)

市場流動性緊縮、美債殖利率飆升,導致新興市場蒙難,例如阿根廷、土耳其夏季接連爆出經濟危機。由於美元升值和美國利率上升導致新興市場海外借款成本增加,那些信貸需求較高、經濟狀況或政策框架較弱的經濟體將受嚴重影響。《經濟學人》指出,新興市場國家占全球經濟量59%(以購買力計算),這些國家的經濟問題很快就會蔓延全世界。

《經濟學人》表示,儘管新興國家的經濟危機增加隱憂,但慶幸的是,當今的金融體系無疑要比10年前全球金融風暴之際更為強健,不太可能會發生比當時更嚴重的衰退。今年爆發股災的新興市場國家雖然對投資人造成不小損失,不過這些國家的實體經濟仍在擴張。

危機二:無降息空間!政府和央行沒有做好防範準備

隨著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減少、利率上升,投資人的疑慮逐漸加深──股市久升必跌,美股牛市延續9年後,經濟成長到底還能維持多久?《經濟學人》提出了一項警訊,已開發國家尚未準備好應對經濟衰退,因為這些國家可祭出的金融政策早在上次金融海嘯時耗盡。

以美國來說,過去50年來每遇經濟低迷時期,聯準會通常可降息5%左右,但美國目前的基準利率為在2.0%至2.25%區間,沒有足夠的降息空間。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接近零利率,毫無降息空間可言。 (相關報導: 台股一瀉千里因總統談兩國論? 賴清德:錯誤言論,國人勿恐慌 更多文章

受美股影響,台股11日大跌。(甘岱民攝).jpg
受美股影響,台股11日大跌。(甘岱民攝)

降息行不通的話,另外一個做法可能是量化寬鬆政策(QE),其操作方式主要是央行通過公開市場買入證券、債券等,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或是干預外匯市場、提高貨幣供應。簡單來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就等於央行「印鈔」,藉以購買政府及企業債券等資產,增加貨幣流通量,進而刺激銀行借貸,以達到重振經濟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