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894年(清朝光緒廿年),日本惡意發動甲午戰爭,時值清朝末年,朝綱敗壞,國力衰微,於是一個泱泱大國─中國,就這麼地敗在時剛崛起的日本手裡。戰爭的隔年,清廷被迫與日本簽訂不平等之馬關條約,明載諸多喪權辱國事項,其中之一便是割讓澎湖列島、臺灣全島及其附屬諸島嶼。是時,整個台灣島內群情激憤、悲痛哀號之餘,雖奮勇抵抗日人接收,但無奈羸弱之清廷束手無策,無力挽回,只能坐視臺澎割讓,其中更自有丘逢甲離臺前「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之慨嘆。就這樣,臺灣進入被日本統治的50年。提及此番陳年過往,主要是回顧一下歷史中,堪稱第一次的「賣臺」過往─起源於一個腐敗的中央政府,無力迴護所有版圖,只能割讓以躉賣,換取和平。